聊聊技术驱动互联网+医疗三个争论

前段时间和一个医生朋友吃饭,聊到他最近几个月开始接触病历夹,觉得超级好用。我问他哪里好用,他给我讲述了他,做为多点执医的工作,要经常到处跑,使用OCR和语音录入快速整理病历,有效跟踪病人的经历。这里有个背景交代一下,作为一个技术工匠,我自己不是一个很擅长推销的人。所以身边好朋友即使知道我在做什么,也知道我的性格,如果他们自己没有发现优势,是不会推荐他们用的。这次和我这个朋友吃饭,他夸的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。但今天回想起来,心里却是觉得美滋滋的,一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感觉。做为工匠,我理解最重要的是对“完美”的追求。在病历夹过去的2年时间里,身为技术的负责人,在语音识别和图片识别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。从寻找合作商,到研习友商和国内、国际上的方法,再到如今,一步一步在公司一群兄弟的“打骂”中,一点点优化系统。从最开始大量的人工识别,全病历识别到如今,经历2.5次大规模的系统更迭,几十个迭代上线,杏树林的识别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分类分拣、中转流程自动化、以病历信息安全为基础的碎片化处理、信息的预OCR处理+分角色人工录入校验的一体化系统。这一系列的工作,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不是靠纸面能想出来的。它是一种工程技术和识别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体系化工程。它是一种从实践到优化再到实践到优化持续不断的过程。可以说,强大的健康医疗类数据处理能力,在成立5年后的今天,已经成立杏树林站在大数据风口上的重要核心力量。因为这样的能力,我们那个月处理几千万字符的医疗健康数据。因为这样的能力,我们积累了中国可能少有的动态标准化医疗数据库,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数据库。因为这样的能力,我们为数据分析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结构化数据基础,并且在持续的算法和人工清洗中,让数据称为进行精准化医疗基石。这里必须多说一句,感谢陪我走过这艰苦日子兄弟们,一起加班加点工程师、把我主持的一个个系统说的体无完肤数据分析师、争执争吵不停的算法工程师们。

说了些自夸的话,主要想顺着这个话题聊聊技术驱动医疗这个事情。互联网的发展,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,工程师文化在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津津乐道的话题。那么针对医疗,是否真的能再次摇动起信息技术驱动的大旗让医疗进入新阶段吗?

  • 互联网+医疗的门槛-医疗信息化vs信息化医疗
    见过不少的HIS系统(Hospital Informatioin System),也曾经以前作为咨询师参与过朋友HIS的系统分析工作。就我所看到的,大量的医疗信息化系统,都是基本上完全照搬的现有医疗的实际工作方法或者工作模式。更多的人把计算机信息化当作了服务于原始工作的一种手段和工具。所以,曾经有一段时间,不光是医疗领域,在很多领域都流行一个词,叫做信息化或者数字化。而HIS也是在这段时期应运而生。但HIS本身,过分强调将已有医疗进行数字化,强调还原所谓的“医疗习惯”,因此造就了一系列其实很严重的数据结构。

    如上图,数据因为不符合关系型数据的存储,造成了大量医学统计上的困难。这种怪异的表格设计,从人类认知理解上并没有太大问题,但是作用到机器上就会出席比较大的麻烦。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?在笔者看来,就是所谓医疗信息化在作祟。信息技术应该是一门重要的学科,它的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。用机器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组织和计算,这里面虽然会产生冗余,但是因为机器的大规模自动化应用,将是的大量数据的集体计算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升。

    所以笔者提出了信息化医疗的理念,这也是为什么说信息技术驱动医疗。原因在于,信息的信息化技术更加强调改造一种旧有的方法和工作模式,通过大量机器的参与,大幅度的提升旧有模式的工作效率。因此,在提到移动医疗的门槛时,笔者经常会说,这里的最重要门槛是使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方法,对医疗工作过程,方法进行重新梳理和重新定义,帮助医疗系统寻找方法进行优化。而不是遵从现有医疗方法,找一个电子化的道路,这样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。

  • 互联网+医疗的创新-业务创新vs技术创新vs技术化创新
    以Google为首,创立了新的数据分类检索的搜索算法。以Facebook为首,创立了新的人与人的连接算法。以Apple为首,创立了新的人与机器的交互技术。这几件事情,是笔者认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技术发展,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技术创新。当然正在到来的无人机远程图像传输技术、AR/VR技术等,也可能正在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提升。

    但是有不少人说,不能所有公司都围绕着技术本身来进行创造性工作。是的,各行各业也都需要许多的业务创新。但是如今,在互联网的时代,任何的创新,或者说基础创新工作,还是有章可循的。这个章,就是对技术改变传统方法的总结和实践。用这套新的方法,来指导创新。因此笔者强调技术化创新,并不是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一定要做什么前无古人的新技术,也不是传统模式里面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,而是从技术发展中,寻找使用革命性的技术,对领域进行创新改造。在这个过程中,实现业务价值,引导领域效能提升。因此,笔者认为,用现代化技术寻找医疗领域的增长点,是创新的关键。

  • 互联网+医疗的明天-大数据vs数据分析
    笔者最近出席一些论坛,也看了不少文章,发现有个词现在被反复提及“大数据”。这里笔者Quote一句最近特别喜欢的话。

    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:
    Everyone talks about it,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,
   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, so everyone claims

    为什么这么说?笔者还不敢说自己对“大数据”有多么深的造诣,但是就已有的技术理解而言,“大数据”不等于“大量数据”这是两码事。大数据是一种根据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。举个例子来说,百度用大数据对地图两点之间距离进行统计分析,预测百度到家的送餐时间。这其中百度大数据使用了很好的大样本情况下的统计学方法。这套方法,其实在医学领域早就已经有所使用,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。现代医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,叫做循证医学,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(即病人的处理,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)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,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。

    这个临床依据怎么来,就成了现代医学的最重要课题。于是现代医学研究,包括药理分析,开发出了一大套排除干扰,单一化的统计方法来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。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词,叫排除干扰。而恰恰是这个词,和大数据的模糊化统计理念有出入。所以,有不少人说大数据是医疗的明天,这点笔者很难认同。原因恰恰是技术驱动互联网+医疗。因为如果是驱动,就要看看被驱动本体到底是什么。如果如笔者所说,大数据是一套统计方法论的话,那么除非医疗统计方法论出现了革新,否则很难说大数据是医疗明天这样的事情。

    那么明天到底是什么,在笔者看来要技术驱动,就要驱动信息化的医疗自身工作,那就是研究数据分析的过程,这一块儿虽说很难,但却是可以、也值得解决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也是笔者所引导杏树林努力实现的目标。

总结下来,回到文章一开头写的。最近的信息技术互联网,可能由于某滴、某信的快速发展变得有点浮躁,好像今天做了投资,明天就能有几千万的用户,后天就能继续融资几亿,周而复始,大家就觉得技术驱动了。笔者眼里的技术,是一个持续话提升和解决的事情。人工智能这个词从上个世界70年代提出,经历了20年的起伏,10年的低潮,如今又慢慢随着技术的提升重新进入了“代表未来”的词语。如果一定要问,技术的发展模式,在笔者看来,是踏踏实实的,做好一个又一个优化,把现在需要10个人的事情,自动化起来,变成2个人。这就是技术的发展模式,来不得半点“大跃进”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而是踏踏实实,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优化,去改造,不盲目遵从,也不妄自菲薄。这就是技术驱动互联网医疗的核心。只要有了这个核心,大部分争论其实都是伪命题而已。做好事,让医疗真的提升,才能让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更多人看到病,看好病。

品味苹果的盛宴,移动医疗能尝到什么?

WWDC,全称“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”,是苹果公司面向全球开发者的一场盛会。今年的WWDC’15,吸引了来自全球5000人参与,为期一周时间。大会从开发者功能出发,讨论在多媒体、图像与游戏处理、系统架构、应用架构、设计和部署五方面内容。不得不说,每年6月的WWDC,是开发者的一次饕餮盛宴,也是苹果展现最新技术的巨大舞台。

本年WWDC’15的特别之处在于,苹果在健康领域的两大功能再次被提及——就是它的HealthKit和ResearchKit。那么对于移动医疗而言,我们能做点什么?苹果创造了新的机遇还是毁灭了什么?通过Keynote,HealthKit,ResearchKit以及Watch的几个session,笔者做了如下的一些小结:

Keynote-智能再生:

从2010年开始看WWDC的感觉,笔者认为本届最大的亮点是——智能。无论是Craig在OSX上高调的搜索“上周处理的文档”,还是Siri的日程提醒,一直到后来的苹果音乐推出的个性化推荐,都在这一点上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。那么对于医疗健康而言呢?IBM在Watson上的“失败”并不是一无是处,至少它证明了在医疗领域计算机不能替代人类完成系统性决策任务,但是可以很好的给人帮助辅助决策。在笔者的走访中,关于计算智能化,目前主要还是海外的一些公司在做,比如FlatironHealth,被谷歌投资致力于癌症数据标准化与数据分析,实现辅助癌症诊断。当然,国内互联网公司许多也在从事这样的事情,但是目前成果还非常有限。以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融资报告中所提及的数据为例,在所有的不完全统计中,总数达14亿美金的医疗投资中,仅有一家是大数据分析的公司。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类别的公司不做智能,但是根据笔者所闻,确实很少。更多的公司还只是玩玩概念,说说而已。

HealthKit与ResearchKit-更加完善的数据和医疗研究方法论:

关于本次WWDC,苹果在HealthKit和ResearchKit两个演讲可谓可圈可点。作为两个以医疗为突破点的iOS生态模块,前者更加偏向大众健康管理部分,后者偏向医疗研究。

关于大众健康部分,iOS希望打造一整套与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数据服务系统,从各个层面为人们展现出更丰富的数据资料。过去的HealthKit数据指标项涵盖了身体量度,健身,医学指标,营养睡眠,核心生命体征五大模块。本次除了饮水量,UV紫外线外,还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生殖模块,重点关注女性健康方面,包括基础体温、白带、排卵等。这确实又是一个大领域,在中国,过去“大姨吗”,“美柚”都算在此耕耘过。可见以数据类型(数据指标项)为基础,HealthKit通过数据链描述人的方面做得越来越趋近与完整。

不过,HealthKit的发展对于医疗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并不十分有利。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,苹果对HealthKit的使用场景做了严格的限制。尤其在数据的使用上,iOS系统基本上就是将数据占为己有。这对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而言完全是不可接受的。让很多应用服务的发展少了不小的想象空间。可以说,没有了数据,上文中提到的智能化就很难建立。当然换个角度说,这也是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型的一个发展模式。HealthKit最大的收益者莫过于智能硬件类生产厂商,无需再花费繁重的软件研发费用,把自己工作更多的集中在硬件制造领域,创造更加符合人使用习惯的外部设备。其实也不光是苹果的iOS,医疗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,每年的硬件成本是相当高昂的。软硬结合的发展,让这个领域的公司有了更多合作与互补。例如,在心脏病领域,心电的实时监控已经是被广泛认定合理的诊断方法。将数据合理、快速的回传到医生的信息端,会大大方便医生的诊疗工作。

关于医疗研究部分,笔者深以为,这是移动互联完为医疗创造的最大价值之一。将医疗研究,从有限的人数,拓展到了互联网更加广泛的人群;将以问卷为中心的主观描述,变为可以持续收集的客观数据;使参加者得到更多反馈。这几句总结很精妙的描述了移动医疗的价值所在。举个随访的例子,很多人都觉得随访就是聊天,是医生和患者间的即时通讯。其实不然,随访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诊断的最主要手段。医生通过对患者的不断随访,通过数据指标,调整用药和药量。其重要作用是明确写在医疗教科书里的。那么移动医疗要解决的,当然不是怎么让医患聊天的问题,而是如何让医生以最有效的方式,帮助患者进行诊疗调整。这其实也是一种研究。苹果的iOS系统确实在这方面做了很系统化的努力,包括主动式活动(如问卷调查),被动式活动(传感器采集数据),知情同意书,展示面板。这方面非常值得同业移动医疗人学习的。同时,苹果也在“医药与软件合作”、“表单处理”、“数据安全”、“参与者权利”四个方向提出了相当明确的参考意见。

Watch-依然值得期待的玩具

关于AppleWatch,其实是本届WWDC’15的重头戏,在所有267个演讲中,17个明确以Watch为主讲内容,还有若干把Watch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描述,这对于以讲代码研发为主的WWDC而言是非常少见的。本次苹果在手表方面大幅增加其自身的运算能力,新版本的WatchOS也终于摆脱了对iPhone的完全从属地位。这给了软件研发着更多的空间。目前绝大多数关于Watch的研发,虽然许多在说医疗健康领域的话题,但大体还是集中在一些和个人健康指标相关的收集与展示上,没有太大突破。笔者认为,这主要与AppleWatch目前的传感器数量和计算能力有关。纵观所有Watch类应用,无外乎提醒(日程提醒)、提醒(消息通知),还是提醒。在纯展现的大背景下,确实能思考的东西是有限。所以,在医疗健康市场上,除了数据收集,唯一能看到的产品就是用药提醒类的应用。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,关于智能,其实苹果已经说的很明确了,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计算,已经开始帮助人们解决传统的输入和输出问题。那么接下来的医疗市场,围绕此而展开的智能计算,应该会成为新的热点。但至于具体是什么,笔者也在思考,同时也在等待苹果给出更好的输入和输出解决方案,甚至可能不是语音,而是生物电传感或其他什么,谷歌不是很好的解决了听骨传音这个问题么,也许下一个创新就在这里。但不管怎么说,目前的手表市场还依然算是玩具,我们都相信这里巨大的商业价值,但还需踏踏实实的创新脚步。

苹果的盛宴还在继续,每年的这个月总是会让人感觉很兴奋。希望能从中获取到一些灵感。技术在一次次颠覆着我们的思考模式。在使用全新的方法,去完成过去耗费庞大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。而如果认为所谓全新的方式,是把一些过去的东西电子化,以及搬移到移动设备上,那便是大错特错了。无论是Keynote诠释的智能化计算,HealthKit描述的关于医疗健康指标的定义,还是ResearchKit里对于数据采集收集方法的突破创新,抑或是AppleWatch这个有可能颠覆人类“文字依赖”的革命,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,移动医疗改变的必然对传统“计算”、“沟通方式”、“输入”和“输出”方面的革新。而这四个方面,恰恰就是每一个从业人可以思考的。

王哲,2015-6-20

欢迎关注我的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