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北极星之病毒增长

上周做了一次关于北极星的回顾,一直想写也忘记了。今天提起来,其中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还是在讨论这次送iPhone活动的成效。

复盘的结果是这样的:总的来讲,本次活动的成效还是比较好的,收获了大量的新用户注册。但是,如果说病毒效应的话,这次活动并不算事一个很好的病毒效应传播。从数据上看,并未达到预期的增长效果。

总结复盘,看了一下这篇知乎上的文章,我认为说的非常棒。
http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0901811

“在facebook出现之前,有sixdegrees, Friendster, Myspace之类的社交网站,有一本书上说:facebook之所以能打败Friendster之类是因为用到了病毒式传播。如下图, 病毒式传播开始一般是线性增长,到到达临界点(Critical mass),然后以指数方式增长,直到饱和点。如果没办法到达临界点,一段周期后,就废了。”

觉得这一段话比较准确的说明了病毒式增长的方法和意义。下面这张图是原文中的曲线表述。这个图形,和我们自己的活动图形还是颇为相似。但是如何界定什么是“Saturation”饱和点,什么事“Critical mass”这个问题上,我还是有些困惑。关于我们图形里的第二个波峰,是哪一个点,还不是很清楚。我的感觉是,还需要一、两个活动,进行持续观察,寻找图像之间的拟合系数。通过这种曲线拟合关系,也许可以寻找到医疗互联网的一些有意思的数据。也就是这大约280万医生的市场运作数据。

希望大家每一个人和我一样,每周对数据关注一点点。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,数据驱动,才是核心。身为精英文化,目前的我不完全认同“无脑强运营”的文化,更加倾向于精英就是努力寻找对的事情,用数据说话,把方向找准。都说互联网没有对错,只有试一试。我觉得这是对的,但应该在数据驱动前提下完成的。而不是试了,然后呢?再是下一个。中国的互联网大量资本注入,已经不允许我们万事浅尝辄止,应该可以精细剖析。这也是现在所谓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体现。

品味苹果的盛宴,移动医疗能尝到什么?

WWDC,全称“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”,是苹果公司面向全球开发者的一场盛会。今年的WWDC’15,吸引了来自全球5000人参与,为期一周时间。大会从开发者功能出发,讨论在多媒体、图像与游戏处理、系统架构、应用架构、设计和部署五方面内容。不得不说,每年6月的WWDC,是开发者的一次饕餮盛宴,也是苹果展现最新技术的巨大舞台。

本年WWDC’15的特别之处在于,苹果在健康领域的两大功能再次被提及——就是它的HealthKit和ResearchKit。那么对于移动医疗而言,我们能做点什么?苹果创造了新的机遇还是毁灭了什么?通过Keynote,HealthKit,ResearchKit以及Watch的几个session,笔者做了如下的一些小结:

Keynote-智能再生:

从2010年开始看WWDC的感觉,笔者认为本届最大的亮点是——智能。无论是Craig在OSX上高调的搜索“上周处理的文档”,还是Siri的日程提醒,一直到后来的苹果音乐推出的个性化推荐,都在这一点上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。那么对于医疗健康而言呢?IBM在Watson上的“失败”并不是一无是处,至少它证明了在医疗领域计算机不能替代人类完成系统性决策任务,但是可以很好的给人帮助辅助决策。在笔者的走访中,关于计算智能化,目前主要还是海外的一些公司在做,比如FlatironHealth,被谷歌投资致力于癌症数据标准化与数据分析,实现辅助癌症诊断。当然,国内互联网公司许多也在从事这样的事情,但是目前成果还非常有限。以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融资报告中所提及的数据为例,在所有的不完全统计中,总数达14亿美金的医疗投资中,仅有一家是大数据分析的公司。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类别的公司不做智能,但是根据笔者所闻,确实很少。更多的公司还只是玩玩概念,说说而已。

HealthKit与ResearchKit-更加完善的数据和医疗研究方法论:

关于本次WWDC,苹果在HealthKit和ResearchKit两个演讲可谓可圈可点。作为两个以医疗为突破点的iOS生态模块,前者更加偏向大众健康管理部分,后者偏向医疗研究。

关于大众健康部分,iOS希望打造一整套与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数据服务系统,从各个层面为人们展现出更丰富的数据资料。过去的HealthKit数据指标项涵盖了身体量度,健身,医学指标,营养睡眠,核心生命体征五大模块。本次除了饮水量,UV紫外线外,还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生殖模块,重点关注女性健康方面,包括基础体温、白带、排卵等。这确实又是一个大领域,在中国,过去“大姨吗”,“美柚”都算在此耕耘过。可见以数据类型(数据指标项)为基础,HealthKit通过数据链描述人的方面做得越来越趋近与完整。

不过,HealthKit的发展对于医疗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并不十分有利。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,苹果对HealthKit的使用场景做了严格的限制。尤其在数据的使用上,iOS系统基本上就是将数据占为己有。这对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而言完全是不可接受的。让很多应用服务的发展少了不小的想象空间。可以说,没有了数据,上文中提到的智能化就很难建立。当然换个角度说,这也是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型的一个发展模式。HealthKit最大的收益者莫过于智能硬件类生产厂商,无需再花费繁重的软件研发费用,把自己工作更多的集中在硬件制造领域,创造更加符合人使用习惯的外部设备。其实也不光是苹果的iOS,医疗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,每年的硬件成本是相当高昂的。软硬结合的发展,让这个领域的公司有了更多合作与互补。例如,在心脏病领域,心电的实时监控已经是被广泛认定合理的诊断方法。将数据合理、快速的回传到医生的信息端,会大大方便医生的诊疗工作。

关于医疗研究部分,笔者深以为,这是移动互联完为医疗创造的最大价值之一。将医疗研究,从有限的人数,拓展到了互联网更加广泛的人群;将以问卷为中心的主观描述,变为可以持续收集的客观数据;使参加者得到更多反馈。这几句总结很精妙的描述了移动医疗的价值所在。举个随访的例子,很多人都觉得随访就是聊天,是医生和患者间的即时通讯。其实不然,随访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诊断的最主要手段。医生通过对患者的不断随访,通过数据指标,调整用药和药量。其重要作用是明确写在医疗教科书里的。那么移动医疗要解决的,当然不是怎么让医患聊天的问题,而是如何让医生以最有效的方式,帮助患者进行诊疗调整。这其实也是一种研究。苹果的iOS系统确实在这方面做了很系统化的努力,包括主动式活动(如问卷调查),被动式活动(传感器采集数据),知情同意书,展示面板。这方面非常值得同业移动医疗人学习的。同时,苹果也在“医药与软件合作”、“表单处理”、“数据安全”、“参与者权利”四个方向提出了相当明确的参考意见。

Watch-依然值得期待的玩具

关于AppleWatch,其实是本届WWDC’15的重头戏,在所有267个演讲中,17个明确以Watch为主讲内容,还有若干把Watch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描述,这对于以讲代码研发为主的WWDC而言是非常少见的。本次苹果在手表方面大幅增加其自身的运算能力,新版本的WatchOS也终于摆脱了对iPhone的完全从属地位。这给了软件研发着更多的空间。目前绝大多数关于Watch的研发,虽然许多在说医疗健康领域的话题,但大体还是集中在一些和个人健康指标相关的收集与展示上,没有太大突破。笔者认为,这主要与AppleWatch目前的传感器数量和计算能力有关。纵观所有Watch类应用,无外乎提醒(日程提醒)、提醒(消息通知),还是提醒。在纯展现的大背景下,确实能思考的东西是有限。所以,在医疗健康市场上,除了数据收集,唯一能看到的产品就是用药提醒类的应用。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,关于智能,其实苹果已经说的很明确了,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计算,已经开始帮助人们解决传统的输入和输出问题。那么接下来的医疗市场,围绕此而展开的智能计算,应该会成为新的热点。但至于具体是什么,笔者也在思考,同时也在等待苹果给出更好的输入和输出解决方案,甚至可能不是语音,而是生物电传感或其他什么,谷歌不是很好的解决了听骨传音这个问题么,也许下一个创新就在这里。但不管怎么说,目前的手表市场还依然算是玩具,我们都相信这里巨大的商业价值,但还需踏踏实实的创新脚步。

苹果的盛宴还在继续,每年的这个月总是会让人感觉很兴奋。希望能从中获取到一些灵感。技术在一次次颠覆着我们的思考模式。在使用全新的方法,去完成过去耗费庞大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。而如果认为所谓全新的方式,是把一些过去的东西电子化,以及搬移到移动设备上,那便是大错特错了。无论是Keynote诠释的智能化计算,HealthKit描述的关于医疗健康指标的定义,还是ResearchKit里对于数据采集收集方法的突破创新,抑或是AppleWatch这个有可能颠覆人类“文字依赖”的革命,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,移动医疗改变的必然对传统“计算”、“沟通方式”、“输入”和“输出”方面的革新。而这四个方面,恰恰就是每一个从业人可以思考的。

王哲,2015-6-20

欢迎关注我的微信